創業王  

圖片來源

 

寫在前面:

最近邁向個人的二次創業歷程,正好有同學寫信來問我對創業的看法,想想利用一點時間,開了「話說創業」的專題,寫下我的想法,也當做自己二次創業的紀錄吧!

當然了,按照慣例,我經常會有神來一筆的衝動,此專題更新時間不定(創業惟艱啊),也不保證會持續更新(特別是我創的業萬一倒了XDD),請大家催稿不用太用力,我會痛(頭痛)

 


 

本文開始:


Q:我想先請教為何想創業呢? 是在什麼樣的機緣與緣由開始?上次提到類似個人品牌,那是什麼樣子的形式?

A:針對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其實是個反問:為什麼不呢?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自己工作的期許是什麼?對我來說很單純,我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就是能讓我實現某部分的想法,應證我對市場的某些假設(無論對錯)。既然在體制內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可以實現這點,創業就是可以一個嘗試的管道。像有些公司會鼓勵員工內部創業,這也是一種創業形式,不見得非得自己開公司才叫創業,不過大部分的台灣公司比較鼓勵員工內部自燃,切勿與創業混為一談。


我心目中的創業家,最起碼都有三個人格特質,第一叫做不安於室。有工作過的朋友都知道,公司越大,奇怪的顧慮就越多,有些生意你明明覺得可以做,但老闆告訴你不能做,老闆告訴你可以做,但老闆的老闆又持反對意見,你往往不知道老闆在顧慮什麼,但老闆總是有很多的顧慮。


大多數的顧慮其實都來自於怕失去,覺得現在這樣好好的,那就以不變應萬變,安於室的人可能覺得船長又不是我,you jump I Jump,you stay那我也不動;但對於不安於室的人來說,你看到某種趨勢正在成型,不下去賭個一把實在不爽。通常越滿足現況的人不會創業,認命的人不太會有創業的念頭,會創業的人多少都有點不安於室。


第二個人格特質,就是具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企圖心,既然老闆不想做,也不想讓我做,那我就捲起袖子自己出來做;我覺得市面上某個服務做的很爛,我有信心做的比你更好,揣著九把刀就下去幹了。

 

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這世上其實充斥著很多半調子的服務,你當然可以選擇忍受現況,但總有些人看到的是'市場商機,再成熟的市場都有人靠著創意,靠著重新拆解、組合商業模式賺到錢。相信自己可以提供更好的產品,往往是很多人創業的動力來源之一。


在我看來,創業最重要的特質其實是第三個,就是執行力。因為前兩個特質其實很多人都有,看看你的臉書,你會發現很多朋友抱怨起公司貌似頭頭是道,真找他一起幹點什麼,龜縮的比誰都快,這種徵狀叫做嘴砲,學名口腔彈道學。通常越愛嘴砲的人,執行力越低,兩者是成反比的,真正想做點什麼的人,很少會浪費時間靠北的。

 

一旦你有了創業的想法,謹慎一點的人可能會開始做市場評估,財務評估,這取決於你想要啟動的事業規模有多大。以我個人為例,我對創業的評估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賠不賠得起,萬一輸光了,我得花多久時間復原?想清楚這點,我就衝了,其他不想太多。

 

有人會說創業趁年輕,應該天馬行空又敢衝;有人說先就業再創業,不管是人脈或資源累積都會比較豐沛,我認為都對,因為創業永遠沒有絕對正確的時機,只有相對正確的一瞬間,台灣市場變化太快,流行往往一閃而逝,有時候等你慎重評估完了,外面都已經改朝換代了。


所以我很少考慮什麼時機問題,機緣之類的,當我覺得「此其時也」,我就會下大注。某種程度來說,我挺靠直覺做事的。忘了一提,我也認為直覺也是一個創業者必備的要件之一。


至於第三個問題,我認為任何一個創業者,做的事情都是品牌事業。你開個鹹酥雞也是品牌,你寫個部落格也是品牌,你是ShowGirl走秀其實也是品牌。因為台灣已經是個相對成熟的環境,任何資源與事業不僅不虞匱乏,而且還多到滿出來,到頭來一切的價值還是取決於你這個品牌,至於這個品牌要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則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


從想創業到開始創業,關鍵在於執行力,我聽過很多朋友告訴我想做什麼什麼,幾年過去了,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這並不是不好,不見得每個人非得都要創業不行,有時候平安就是福。何況萬事起頭難,但在創業的過程中,開始創業的決心其實是最簡單的,因為緊接而來的每件瑣事都會讓你後悔自己實在太衝動。

 

很多人覺得創業很酷,因為自己當老闆,再也沒有老闆在你背後指指點點,這其實是很危險的心態。你必須了解到,一旦你開始你的小事業,你還是一樣被指指點點,顧客嫌棄你,同業打壓你,連你的朋友都想給你一些建議,到頭來連閃躲的地方都沒有,所以千萬不要只是為了想當老闆而創業。


所以說到底,創業就跟結婚一樣,不管創不創,你都會後悔。而那些創業成功的人,說穿了也不過是執迷不悔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