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一篇文章,讓我們來聊聊阿凡達!


嗯!這當然不是說我要轉行當影評了(也轉太大了)。事實上,阿凡達應該是近期最受好評的一部電影,
2009年電影才上映,國際票房已經突破十億美元,成為2009年唯一一部全球票房突破十億美元的巨片。這部片子我在去年耶誕夜看了,逢人也是推薦值得一看。



會談這部片子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跟科技有關。從近期的媒體報導來看,阿凡達已經被譽為引爆3D商機的重要推手,評論包括「一部阿凡達讓全球電影院進化了」、「阿凡達引爆全球電影產業3D革命」、「3D電視即將進入家庭了」。



事實上,很多朋友問我看完阿凡達之後的感覺,我都推薦值得一看。但當他們繼續追問我哪裡好看時,我發現我竟然講不太出來。我不知道自己該推薦阿凡達什麼?特效?劇情?3D畫面?還是……..


一部電影好不好看,我自己很簡單分兩個關鍵:劇情和特效。很明顯的,阿凡達並不屬於劇情出色的那一類。劇情說實在的很老梗,在很多電影都能看到類似的情節,或許這跟導演詹姆士柯麥隆在
14年前就寫好劇本有關。按照3D動畫翹楚皮克斯的標準,阿凡達並不算是Story Driven的電影。



從詹姆士柯麥隆拍過的異形二、魔鬼終結者一、二、鐵達尼號等大作,無一不是場面大,特效多,而且成本一部比一部高,卻也一部比一部賣座。詹姆士柯麥隆對於電影圈的貢獻,很大部分是來自於技術創新,他的電影願意採用最先進的科技模型製作、數位動畫、攝影工程,把電影情節做到盡善盡美。
(後半段引用自動腦雜誌的專欄)



我們或許可以很簡單地得到結論:這是一位很懂得拍出賣座電影的導演,而先進技術正是詹姆士柯麥隆最重要的資產。但很妙的是,很多大卡司製作的特效電影,票房都沒有柯麥隆的電影好。如果把阿凡達的賣座原因指向
3D,或許沒錯,但也不算完全對。



如果你仔細看詹姆士柯麥隆的電影,你會發現這些片子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不僅導演是柯麥隆,編劇也都是他;再追溯柯麥隆這個人,你會赫然發現他的電影生涯正是從編劇開始,而且在特效小組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我看來,詹姆士柯麥隆其實還是一位
Story teller,他的電影或許不像皮克斯電影,具備細膩的情感元素;他的故事特色在於「想像力」,能夠創造出讓觀眾讚嘆的場景,而技術不過是幫助詹姆士柯麥隆順利講出這些故事的道具而已。



回想魔鬼終結者二的液態金屬人,鐵達尼號沉沒前的驚駭,阿凡達上潘朵拉星上奇特的動植物,而且這些用電腦做出來的畫面,卻又完美地融入劇情之中。而這些,都源自於詹姆士柯麥隆豐富的想像力。用很簡單的評價,阿凡達的劇情60分,特效90分,真正滿分的還是劇情的想像力,借重3D,詹姆士柯麥隆讓我們看到一個想像中的美麗世界。


我想這是阿凡達讓我覺得值得一看,也是我不太同意所謂「阿凡達引爆全球電影產業3D革命」觀點的原因。是的,
3D畫面或許可以做出潘朵拉星,但沒有詹姆士柯麥隆的想像力,這些東西不會憑空而生自己變出來。這跟技術無關,跟拍攝設備無關,跟是不是3D特效無關,說穿了還是跟人有關。



只有人才會說故事,科技不會!(更正,科技或許會,但故事很難打動人心)


 


 


用這個角度看3D電影工業,你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樂觀。可以想見未來幾年全球電影界將會掀起一股3D風潮,但少了駕馭3D的能力,少了特效背後的故事與想像力,少了科幻鬼才詹姆士柯麥隆,我幾乎已經可以預期這股風潮很大一部分會是雷聲大雨點小,。更別提衍伸的3D電視、3D筆電商機,大概幾年內都還只是空中樓閣而已,


A Pixar film is driven by the story
technology is a meansnot an end


這是皮克斯創意總監約翰拉薩特的名言,放到很多先進技術其實一體適用。科技領域很多創新的推動力,其實都不在科技本身,而是駕馭科技的能力。阿凡達為我們呈現的,不僅僅是壯觀的3D場景這麼簡單,更多的還是在於導演兼編劇:詹姆士柯麥隆的想像力。


P.S
看電影應該是很輕鬆的事情,竟然被我搞得這麼嚴肅,真糟糕!

. 後來看到有個專屬阿凡達小遊戲,自己進去試玩了一下。嗯,我不適合當納美人,還是安份地做個地球人好了……………………



 



這是我的阿凡達,好猥瑣的感覺呀



............(無言中)


【延伸閱讀】
1.製作自己專屬的阿凡達攻略,按這裡
2.製作阿凡達網站(英文版),按這裡 (要有扮醜的心理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