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夯的一項電子產品,叫做電子書。本來亞馬遜書店的Kindle只在國外熱,隨著邦諾書店投入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忽然間這項產品似乎變得大有可為,而且這股風潮似乎就即將吹向台灣,從電信業者到硬體業者,都將陸續推出電子書服務,不消半年,類似Kindle的電子書閱讀器在台灣應該也可以看到。


事實上在我印象中,電子書閱讀器台灣已經出過兩款了,一款是十大書坊轉投資宜銳科技的Starebook,一款是歌林的i-library。這兩款賣得好不好?我想很多人可能聽都不見得聽過,銷售成績自然不可能好到哪裡去(應該是慘澹吧)。現在重新炒電子書這個話題,有機會嗎?


我在「2008 3C趨勢不負責預測」中,曾經說過我相當看好這類型的產品,但我不認為台灣會這麼快看到這項產品,因為沒有這個環境!那麼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台灣的電子書環境成熟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我們看四件事情!


使用模式:

我看任何一項新的產品,消費者的使用模式與習慣絕對是我評量會不會賣的一個關鍵。如果一項科技,確實解決了主流消費者的某個問題,滿足了某項需求,而且產品還不貴,那當然就有大賣的潛力。


電子書在台灣如果上市,誰會買?是喜歡看書的人?還是3C狂?從Kindle的案例來看,先期消費者應該是喜歡看書的人,但搬到台灣來看,如果電子書要賣給愛書的人,立馬會遇到兩個問題:台灣的閱讀人口在減少,每年新書的數量從四萬本衰退到三萬本,減少了25%。買書人的母體在衰退,也意味著早期投入者勢必得苦撐一段時間;而電子書閱讀器要賣愛書人,緊接著會碰到一個目前難解的問題,那就是內容不夠,或是沒有針對電子書設計的內容。不過內容的部分比較複雜,我們等一下談。


電子書能不能提升台灣閱讀人口呢?我認為不太容易!一來目前景氣也不好,二來網路太發達,很多資訊網路上都找得到,加上台灣出版社對於電子書態度普遍還是保守,出版社想要依賴電子書來提高閱讀人口,坦白說有點不切實際。不看書的人,不會因為出現電子書就忽然喜歡看書了。換言之,電子書解決不了結構性的問題。


再來,目前的電子書設計,都是假設大家看書都像看PowerPoint一樣,按照一頁一頁翻的。但我個人看書有個習慣,喜歡前後對照,有些書看過之後,某一天忽然覺得某個段落想再看一次,這種不按順序的閱讀習慣,在目前的電子書上顯然會碰到很大的問題。


當然目前的電子書業者可以設定書籤,但翻閱與查照就是不像實體書本那麼方便。簡單講,現有的電子書內容,可能絕大多數都是現有的檔案直接轉檔,並沒有針對電子書閱讀習慣重新設計,沒有好的搜尋功能;部分電子雜誌或許有重新編排,但雜誌大量的圖文在電子書載具上怎麼呈現比較好,顯然也是一條需要摸索的路!


最後,就是實體書的觸感。有人會把Kindle拿來跟iPod相比,一個用來下載書籍,一個用來下載音樂。的確,這兩者的營運模式有雷同,但也有不同。音樂這玩意,其實並沒有實體虛擬之分,你買一張實體專輯,或是上網下載音樂,本質上都是聽數位檔案;但買一本電子書,跟買一本實體書,那感覺就是天差地遠了。不談別的,你買了一本電子書,想給作者簽名,怎麼辦?難不成請作者寄簽名的數位檔案給你嗎?雖然這不是大問題,但電子書要改變愛書人的閱讀習慣,勢必需要端出更多的牛肉。


以上種種都只是部分問題,還沒提到硬體成本、下載便利性、電子書的閱讀習慣等等,我雖然不認為電子書在一開始需要太多的功能,但以上關於基本面的問題也還是需要時間克服,而我們的出版社似乎還沒有正視過這些問題。


載具:

電子書該長什麼模樣,取決於要放在什麼載具上。你可以把電子書放到電腦上閱讀,也可以放在手機上閱讀,更可以放到類似Kindle這種閱讀器來閱讀。放到電腦上閱讀,基本上我覺得這類型的需求很少,除非因為買不到書(例如你住美國想買噗浪玩出大生意,那只好買電子書回電腦看),不然就是需要經常飛來飛去的資訊焦慮症讀者,要定期閱讀電子版的雜誌(這樣的人會有多少?)。講起來,我認為只有設計給電腦閱讀的電子書,市場空間很小。


所以問題在於,電子書是放在手機上好,還是放在閱讀器上呢?手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閱讀器則是新產物。正常推論,在手機上買電子書閱讀的確會比另外多買一個閱讀器可能性大一點。但手機上閱讀有其限制,主要是螢幕太小。我已經算是很常利用手機上網的人了,但要在手機上看超過3000字的文章還是讓我不耐,寧願回電腦看。我現在不太能夠想像,我用手機讀完一本超過200頁的書有多大可能性,真要談接近實體書本的閱讀經驗,Kindle這樣的閱讀器還是比手機Make sense一點。


講起來,還是內容配置的問題。用手機看的電子書,訴求應該是打發時間用,消磨你等人、搭車、一個人吃飯等等的零碎時間,這些零碎時間,也就不該是太嚴肅的內容,也就是說不可能每一本書、每一本雜誌都可以放到手機上的;出版產業真正期待的電子書商機,應該會在於閱讀器這一塊。


這兩種模式,都剛起步,也都還在測試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我的想法是,手機上的電子書的確有機會養起一批讀者,但最終電子書的商機真正起飛,可能還是會被閱讀器給接收。手機上的電子書,只會聚焦在某些領域的書,可能是小品,可能是輕小說,可能是適合手機閱讀的漫畫。畢竟,手機上的閱讀行為,我認為還是以打發時間為主,不容易取代需要動腦筋與大量圖文(例如雜誌)的閱讀行為。


-未完待續-

下集按這裡




【延伸閱讀】
1.讓人期待的電子書快來吧!按這裡
2.Nokia的口袋書店,按這裡
3.用手機看漫畫,按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