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今天,華碩第一代的Eee PC,在市場的一片質疑聲中,在台灣上市了!記得去年的這一天,我因為一連串莫名奇妙的事情(按這裡),錯過了參與Eee PC在台灣的全球上市記者會。但早在九月中旬,我因緣際會體驗了一代Eee PC,並寫下了我對Eee PC樂觀的看法(按這裡),我應該可以算是很早期就一路看好Eee PC的鄉民。


一年後回來再看自己的觀點,當初所設定的會購買Eee PC的對象幾乎一一言中,Eee PC也幾乎成為低價小筆電的代名詞,果然大紅大紫。看著華碩前不久舉辦的S101發表會上(按這裡),會場上越來越多國外媒體參與,華碩甚至準備了同步口譯設備,儼然具備了國際發表會的基本雛型。看在我的眼中,竟也格外感動:我們又有一家業者,能夠走出台灣,獲得國外媒體與消費者的青睞了。


對華碩來說,第一個搶先推出Eee PC,而且整整半年多時間都沒有競爭對手,獨占舞台上的鎂光燈,這真的是相當難得。華碩高層在S101發表會上也講得坦白,過去在歐、美地區,有些通路根本是華碩進不去的,因為Eee PC,讓雙方建立起合作的關係。如果每個人一輩子注定有一次機會當主角,華碩這次主角真的當個過癮。


只是,今年以來,大家對於低價小筆電這塊市場,從質疑、理解,到看好,市調機構預估的低價小筆電市場越來越大,幾年內就會賣到一億台,跟目前的NB市場總量幾乎一樣。利用Eee PC上市一週年的這一天,我們就來談談低價小筆電的未來可能會有哪些變化!


我一年前所推估Eee PC的主要銷售族群,總結起來,主要就是行動工作族群,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已經具備一台電腦,而Eee PC就是這群人的第二、三、四、五……..台電腦。關於這一點,我們已在華碩高層的訪談中得到證實:Eee PC目前的購買的族群,多半都是當作第二台電腦使用。當初所設定的老人與小孩,最後證明在成熟市場中,完全淪為行銷口號而已。


Eee PC發展NB化,印象中最早是從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口中講出來的,我很認同。所以要說低價小筆電創造了什麼市場,無非是將現有NB的尺寸向下延伸到78.910.2吋。在過去,這一塊尺寸幾乎可以是說空的,即使有,也因為價錢太高而讓消費者卻步。如今低價小筆電打開了這個缺口,讓NB尺寸得以順勢向下延伸。


如果我們把現有NB的尺寸攤開來看,從11121314151617吋幾個比較常見的尺寸,1415吋的產品線還是目前賣最好的尺寸,根據MIC的資料,兩個尺寸目前在市場出貨比重佔整體80%。這兩個尺寸堪稱是目前性價比最好、也拉攏最多族群的尺寸。在這兩個尺寸上,可以取得接近桌上型電腦效能的使用體驗,卻又比桌上型電腦多了幾分移動性,兼容了買第一台與第二台電腦的族群。16吋以上,基本上就是直指桌上型電腦用戶而來,12吋以下,則是以移動為主要需求的行動族群。(13.3吋目前還是很妙的尺寸,但未來或許會成為另一主流也說不定,有機會再來聊)


往下延伸尺寸的低價小筆電,某種程度來說,也敲開了真正以行動需求為主這塊市場。如果說低價小筆電影響了哪一塊NB的市場,受創最深的,無非1112吋的機種。減法設計原則的低價小筆電出現,拉攏了原本買NB就是以行動需求為主流考量的族群,願意用較低的效能表現,換取價錢上的優勢。在過去,這群行動工作者消費能力好一點的就是直接買傳統1112NB,窮一點就是用1415NB勉強撐著,在家當作桌機,帶出門就當練身體。原本就是專為行動工作者設計的低價小筆電,拉攏了部份原本打算12吋以下的族群,也讓過去買1415吋的族群,可能願意花萬把塊再多買第二台(後半部可以算是新開發出來的市場)。


但我不認為低價小筆電真能形成一個可以跟NB抗衡,具備同等市場規模的氛圍,如果我們假設低價小筆電回歸到NB的競爭路子,只是成為某種小尺寸的NB時,它的出貨量就不可能大到無法無天,只會占到整體NB市場的某個比例而已。所以我認為要觀察低價小筆電的市場總量,關鍵指標,其實是在整體NB市場中,真正以行動需求為主的族群。目前在所有筆電尺寸中,1112吋加總起來的比重也不過10%上下。即便我們把這個比例乘上3倍,低價小筆電未來的潛在市場,最多也不過就是整體筆電市場的30%(我認為這個比重可能還高估,大約在20~25%左右)。

我的觀點是:


一、全球經濟大蕭條:

經濟學家講過一個笑話:當你的鄰居失業,那是經濟不景氣;當你失業的時候,那就是經濟大蕭條。這一波金融風暴,遠比你我想像中還嚴重,幾乎可以說是全面性的,對於消費心理的衝擊相當大。窮人沒錢花,有錢人也暫時不敢亂花錢,即使是金字塔頂端的精品,最近的業績都嚴重遭受衝擊。


經濟不好,第一個會衝擊到的就是訴求「第二台」的產品,『我有必要現在買嗎?』『現在的東西還能先擋一陣子嗎?』這樣子的想法絕對會造成買氣向後遞延,對我來說,自己就已經取消了幾項產品的採購計畫,等待經濟落底後再來打算。低價小筆電固然是低價,但面臨到這種消費信心崩跌的年代,今年的銷售狀況有很大的可能會不如年初的預期樂觀。


二、規格上的限制:

正如我們前面所提,低價小筆電的主要對象,幾乎就是行動族群的第二台電腦。對這群來說,低價小筆電提供了有別於過去1112吋的另一項選擇。但是,低價小筆電先天上規格的限制,卻會阻礙了這產品的發展。


我所指的,是螢幕尺寸。


行動族群把電腦帶出去,通常一用有可能就是好幾個小時。對這群人來說,低價小筆電固然方便、好帶,但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最終會發現視覺上的不舒服實在會讓人很吐血。也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在華碩產品線中,最晚上市的10.2吋產品,目前出貨已佔到Eee PC產品線的五成比例;也不難理解新上市的S101亦獲得相當不錯的好評,在不犧牲可攜性的情況下(1公斤,最薄處1.8公分),卻能獲得更大的顯示品質(10.2吋)。


從前低價小筆電只有7吋、8.9吋的時候,你沒得選擇;但當整個尺寸往上開到10.2吋的時候,你會希望買一台尺寸較大的機種。對我來說,我甚至已經考慮起購買12.1吋的產品了。我自己的觀察,很多行動工作者對於低價小筆電還未真正入手的原因,在於8.9吋不敷使用,而市場上可以選擇的10.2吋機種又太少有很大的關係(華碩、微星、聯想)。


三、英特爾與微軟的舉棋不定

為什麼低價小筆電的尺寸,目前僅能到10.2吋。很大的原因,是來自於Atom處理器與XP作業系統英特爾與微軟兩家大廠目前的限制。這兩家業者為何要做此限制?一方面當然源自於對低價小筆電市場策略的舉棋不定,更擔心低價小筆電會因此侵蝕到利潤較好的市場,對英特爾來說是Centrino 2,對微軟來說是Vista


對這兩家業者來說,這世上最讓他們驚恐的事實,無非是消費者已經不需要效能這麼高的電腦與作業系統,也因此,他們考慮的重點就不在於NetbookNettop會增加多少銷售量,而在於AtomXP的出貨會不會拉低自己的出貨毛利。但隨著品牌大廠的堅持,英特爾與微軟的防線目前可說是不斷地鬆動中,acer打破了XP的硬碟容量限制(限制放寬到160GB),華碩N10則打破了Atom不容許提供PCI-Express繪圖接口(N10安裝了nVidia 9300G S獨立顯卡),目前看起來,唯一必須堅守的,就是尺寸的防線。(儘管我覺得N10應該不只能裝下10.2吋螢幕,未來頗有玄機的樣子)


這些搖擺不定,某種程度就會限制住低價小筆電的出貨速度,尤其是英特爾,只要策略性讓Atom缺貨,大家都只能雙手一攤(VIA Nano呢?)。低價小筆電想賣一億台,還得先看英特爾同不同意咧!


所以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我認為今年低價小筆電出貨大約在1200萬台上下,大約佔到整體NB的一成左右。那麼,低價小筆電的下一步會怎麼發展?


我的觀點是:


一、尺寸再向上提升:

正如前面所講,目前12吋以下的正常筆電(不含低價小筆電),出貨比重僅占整體筆電的10%。換言之,這塊市場一方面還算有成長空間,另一方面也對現有的NB主流市場影響相當有限,我認為Wintel最終勢必會開放11,甚至是12.1吋的螢幕規格,用來滿足期待顯示螢幕更大些的消費者。


N10
剛推出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懂這台的意義在哪邊,雖然是10.2吋,卻搭載Vista,有獨立顯卡,硬碟又有250GB,價錢定在3萬元,完全背離了低價小筆電的低價訴求。當你把N10Eee PC放在一起比,你當然會這麼想,但如果你把N10拿來跟Sony VAIO TZ/TT系列來相比,價錢卻便宜了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說TZ當作一台完整功能的NBN10就是一台規格差一點的低價筆電(只差不是XP而已),這完全是一種另類的減法原則與思維,只是N10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現有的11.1NB,要賣給那些原本想買11.1吋的朋友,用較低的價錢,買到一台規格沒有那麼好,但夠用的11吋機種買家,這一群人原本就不多;而且會想買Eee PC的人,幾乎不太可能考慮N10,也因此對於Eee PC來說根本沒影響,10吋跟12.1吋也有相當的差距,對於自家的產品傷害也有限,反而可能搶到一塊新的市場,所以N10定位在NB產品線而非Eee PC家族。與其說華碩期待N10要賣出多大量,不如說N10是華碩想要向上提升尺寸的試金石,將Eee PC的設計思維往上帶。(看看N10的外型,你不覺得放11吋的面板也措措有餘嗎)


我認為acer、HP、Dell的下一步就相當值得關注,在8.912.1吋之間,acer、HP的產品線是空的,一線大廠下一個尺寸會選擇10.211.X、還是直接跳到12.1,將對整個市場有深遠的影響。


二、
NB
Netbook的尺寸界線消失


NB
跟低價小筆電目前最明顯的分野,除了處理器、作業系統之外,螢幕尺寸是最顯而易見的。但隨著低價小筆電尺寸慢慢往上提,兩者在1112吋之間將會面臨很明顯的短兵相接,在這一個尺寸區塊,NBNetbook將會面臨一段紛亂的規格模糊時期。


傳統上11吋、12吋的機種,價格高出貨少,日系業者更是在這兩個尺寸占盡便宜。但隨著低價小筆電從10吋以下帶起了NB的行動需求,打破現行1112吋的遊戲規則就變成了勢在必行。事實上早在今年六月,我就推斷勢必會有業者推出12.1吋的低價小筆電(按這,只不過當時推測的對象是acer)。沒辦法,當低價小筆電走上傳統NB競爭的路子上,尺寸與功能加法原則就會跟著重回低價小筆電的設計思維。


也因此,明年在101112吋這三個區塊中,NBNetbook的界線將會變得糢糊,這注定會是場混戰,因為一線品牌幾乎都有12.1吋的產品,要如何去區分10~12吋之間的產品,將會是場考驗。而隨著戰局的模糊,對於日系品牌將構成更為強大的壓力。輕薄過去是日系品牌的優勢,如今低價小筆電一腳踏進這個領域,要如何利用品牌優勢去因應,就幾乎形成了一場生存之戰了。


東芝已經出招了,往下推出約2.2萬台幣的8.9NB100就是回應,我估計明年勢必就會看到VAIO的低價小筆電。只是當這場戰爭已經往上延燒到10~12吋時,體質較差的日系品牌恐怕就要開始倒數計時了。


三、從低價小筆電到低價筆電

如果說明年的戰爭是在10~12吋之間,要傷腦筋的對象是日系品牌。那麼我幾乎可以預估,後年再往下走的戰役就是14吋以上,要傷腦筋的就是英特爾跟微軟了。


如前面所說,10~12吋,過去在整體NB市場的出貨比重不夠高,放寬這裡的顯制,僅管會拉低毛利,但相對有機會衝大出貨量。但1415吋卻是目前佔比80%的獲利命脈,連這一塊再不保,那就是動搖國本了,此事非同小可,怎可輕言開放?


但是,Wintel最終要面對的考驗,竟也是他們最不願意面對的事實:我們不需要那麼強的電腦,用不到Centrino 2,更不想要Vista,絕大多數的鄉民需要的僅是一台低價而夠用的NB到這個時候,Wintel要如何因應,就是個相當嚴肅的課題了。當低價小筆電要長大變成低價筆電時,連帶產生的效應將會巨大無比。


現在去談這件事情,坦白說還言之過早,中間的變數太多,但低價小筆電發展到最後,這最終將會變成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也只有到了這一天,低價筆電才會真正形成一股真正撼動產業的震撼彈。只是未來會如何發展?或許到了明年,一切才會更清楚些。


在低價小筆電上市屆滿一周年的這一天,花了一整個晚上,拉拉雜雜打了近5000字,為這個時刻,留下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