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統上,硬體廠商要建構出優勢,有三個法寶,第一靠規格,第二靠價格,第三靠外型。但這幾年的發展下來,規格上的優勢太過於短暫,價格戰最終會走進死胡同,外型上的差異卻又見仁見智,有人覺得好看就有人覺得不怎麼樣。難道沒有第四條路?


有的!那就是服務,用服務架構出自家硬體上的優勢,我有你沒有,我可以你不行,優勢就出來了。但架構出一個足以差距化的服務,要投入的時間、資源成本太高,又不見得能打到消費者的甜蜜點,坦白說很少硬體廠商願意投入這種傻事情。


Nokia
AppleGoogle,三家原本不同領域的業者,目前正用三種截然不同的策略,不約而同地切入行動裝置的服務市場。三種策略成敗尚在未定之天,但長期來說必然對整個科技產業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非常值得我們來深入了解。


自己造鎮的Nokia

Nokia
在去年八月底,宣示了要從一家硬體公司成為軟體服務公司(按這裡),OVI就是這手機入口網站的名稱(OVI是芬蘭語的門)。只是一年多過去了,這扇門卻仍然半掩著,讓人搞不清楚門後到底藏著神兵利器。Nokia大中華區銷售產品與市場總監彭明義說得坦白:OVI是個非常龐大的計畫,Nokia一直在慢慢建構OVI的服務,但進度沒有這麼快,現階段NokiaOVI有點類似冷處理的態度,服務慢慢上線,然後三不五時提一下。


我曾經在「Nokia的門到底什麼時候會裝好?」這篇文章中,用個簡單的例子去比喻Nokia要做的OVI,其實就是個造鎮計畫,無中生有打造出一個入口網站出來。而音樂、遊戲、地圖、照片/影片分享,其實就是這個造鎮計畫的四個樑柱,而Symbian就是這四根樑柱的地基。


這四根樑柱,目前看起來N-Gage的進展比較快,這也是目前台灣地區少數能使用的OVI服務,透過N系列手機,可以上網下載繁體中文的遊戲,但每款遊戲的價格都不便宜;Nokia的地圖服務,Nokia也透過消費者的行銷活動(之前的地標由我定活動),刺激網友上傳台灣在地化的地標,但這仍然是一段艱苦的過程,還需要時間;照片/影片的分享,則要面臨傳統網站像是Flickr的競爭,這也沒有那麼簡單。


至於音樂下載服務,在Comes with music即將上線之際,Nokia又將整個遊戲規則帶入另一種境界。但相較於iTunes已經運作相當成熟的平台,Nokia要面對的挑戰,不可謂不大。但Nokia有個巨大的本錢,就是全球已經銷售約10億支的用戶,當全球手機龍頭致力於透過服務加值自家的手機時,對於其他二、三、四、五名的手機品牌自然會形成一種強大的壓力,尤其在這幾家上,我們都還看不到什麼具規模的服務出現。Nokia默默地造自己的鎮,慢慢會創造出一種服務上的差異化出來,而這種差異化,卻也是最難模仿的。


現階段,Nokia巧妙地選擇了行動裝置上常用的音樂、遊戲、地圖等服務,然後開放Symbian說穿了,Nokia其實就是要用服務來建構自己的社群。這個工程無疑是巨大的,無疑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重要的是成敗未卜。但服務與社群,就是需要時間、堅持、與巨大的資本投入,在開始的前幾年可能看不出明顯的成績,但一旦過了某個甜蜜點,才是收成的時刻,也因此這種投資越早開始,競爭者後來要跟上的腳步也就越來越沉重。我不敢講NokiaOVI一定會成功,但看起來方向正確,Nokia本身有好的條件,高層對此也有共識,如今需要的,只是等待成熟的時間到來。


開百貨公司收租金的Apple

Apple
iTunes無疑是近年來最為成功的網路合法下載平台,也讓音樂合法下載可以獲利這件事變得可能,隱約中,一種虛擬通路就這樣產生了。通路的力量有多強大,我們從過去實體通路的發展史來看,已經毫無疑問地證明了這一點。AppleiTunes,無疑已經成為音樂、影片下載的線上百貨公司了,裡面沒有一項產品是Apple自己的,但Apple找來產品上架後,創造了人氣與買氣,他只要收租金就好。這種服務是生意人最喜歡的,自己蓋好百貨公司,一旦有了人氣跟買氣,租金就會源源不絕像水龍頭一樣,一打開就有利潤,後續維護的成本很低。


iTunes
的成功,讓Apple將這個模式用到iPhoneApps Store上,過去跟蘋果鬥法的破解程式,蘋果再另外蓋個百貨公司,讓這些人堂而皇之進來擺攤,不管你賣什麼,我都跟你抽30%的租金,你就算想要免費讓人下載,網路的空間多的是,我也樂得做順水人情衝人氣。


這種模式的可怕,在於一旦做出了人氣,先行者優勢就會非常明顯,而且本小利大。但如果用在iPhone這項產品上,對於蘋果的好處更是多多益善。舉例來說,你說iPhone的相機功能很簡單是不是?在Apps store上,你可以找到相機變焦的程式、錄影的程式、將照片上傳到Flickr的程式。換言之,蘋果透過開發者的力量,間接強化了iPhone在功能面上的缺陷,讓開發者有錢賺、使用者有新玩意可用,蘋果不但坐收租金,還順勢提升自家的硬體功能,完全就是一舉數得,而且還是借力使力的好買賣。相較於Nokia一步一步造鎮的硬功夫,apps store就顯得格外好整以暇。


apps store+iTunes
的影響力會有多大,將完全取決於蘋果第三代以後的iPhone能獲得多少市場的關注。對蘋果來說,百貨公司一定要先要人氣才會有買氣,尤其這家百貨公司賣得東西是特殊規格,別人也沒辦法用。所以蘋果現階段要傷腦筋的反而不在服務,而是新的手機還能不能繼續獲得世人的關注。我自己判斷,第三代iPhone快的話在明年初,最慢明年中一定會發表。難道你會相信在一代iPhone發表兩年後,蘋果都沒有真正新機種的研發進度嗎?


開分店的Google Android手機

相較於純硬體起家的Nokia、硬體+軟體分進合擊的AppleGoogle則是完全出身於網路服務的背景。Google Android,其實就是Google在手機上的分店,我本店發展的很好固然沒錯,但為了擴大影響力,我勢必得在人潮洶湧的地段開個分店。(更何況在全世界,有手機的比有電腦還多很多)


也因此,分店的策略也就格外清楚,只要我電腦上有的服務,我就盡量搬到手機上,讓它可以運作自如;電腦上沒有的服務,我就放加盟出去跟人家合作(例如音樂下載跟亞馬遜合作)。據說首款Google Android手機G1還沒開賣,就已經預購了150萬隻了,這樣的成績如果屬實,證明Android的第一步大體上算是交代過去了。


但要觀察Google Android,我們必須先了解Google是家什麼樣子的公司?網路公司?搜尋引擎?不對!Google其實是一家廣告公司,它99%的營收,都來自於廣告。所以它開的分店,當然也是希望來賣廣告。如果全世界多賣了5000萬支Google phoneGoogle就多了5000萬雙眼球,對賣廣告的人來說,這是多麼珍貴的資產呀!



也因此我判斷,Google Android上內建的Google服務,絕大部分都是特洛伊木馬,Google真正的目的,其實在Google Maps。我們假設一下:未來的Google Maps,結合GPS功能,可以把你所在地附近的餐廳、夜店資料都讓你知道,然後把目前有折扣的訊息發送給你,對你有沒有幫助?我認為有!而這部份,正是Google可以著力的地方,也是它的另一塊潛在營收。Google Android手機,其實正是活動廣告看板。


在過去,手機廣告從來沒有成為主流,因為沒有人會賣,但這對Google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在Google以前也沒有人會賣關鍵字廣告。短期來說,Google暫時不可能大動作開始經營手機廣告,賣廣告的真諦永遠是:有影響力的才賣得動。當Google手機賣了五千萬支以上,關於Google的手機廣告策略,我們會看得更清楚些。


短期來說,三雄現在的軟策略,對於市場的影響還相當有限,但當這些佈局一步步完成之後,或許在2010年以後,我們將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手機競爭生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