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我們談到了三家廠商的賽局推估。低價小筆電,究竟是一塊足以跟傳統NB比擬的巨大市場,還是最終只是NB市場中的一個Segment而已?


在去年,一線品牌像是HPDellacer之所以會對低價小筆電持保留態度,相信很大的原因,是擔心這類型的產品會傷害現有的NB銷售數字。華碩之所以敢放第一槍,某種程度也跟他們家在全球NB市場影響力不如三家品牌有關。但按照華碩的估算,今年一般NB在全球出貨目標約660萬台,但Eee PC出貨目標達500萬台(還可望上調),整體筆電的出貨量馬上飆高一倍,超過1200萬台。


在賽局發展到今天,三大品牌的擔心已經顯得多餘。明擺的事實是,這塊市場確實有其需求,而且還在成長。你不做,別人肯定做,而且還搶著做,難不成要眼睜睜地白白把市占率拱手讓人嗎?當大品牌決定加入戰場,整個賽局馬上就變得複雜了起來。這一篇,我們就來推估一下,各家品牌業者的賽局算盤應該是怎麼打的。


HP
的賽局
作為全球PC龍頭,近況奇佳的HP是三大一線品牌中最早進入低價小筆電市場的。HP 2133的推出,打亂了華碩的產品佈局,逼得華碩趕在四月就祭出第二代Eee PC。但在我看來,2133一直是台定位很耐人尋味的機種。


如果你有注意到HP海外針對2133之所以採用VIA C7處理器的發言,其中有一點是非常有趣的,那就是「時間」因素。按照HP官方的說法,為了搶攻教育市場(估計是美國)在六月的採購需求,所以等不及IsaiahAtom的上市。我問了在美國工作的朋友,美國的教育市場一般是在四到六月開出採購規格,然後約在六月下訂單,九月底前交貨。如果沒在第二季初開出規格來,今年的標案可能就拿不到了,這應該就是HP一定要在第二季初就把2133推上市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塊Home Market大餅,HP不可能放掉。


也就因為時間差的考量,因此2133在規格上的弔詭之處便不難理解。但即使是這樣,HP還是打造出一台外型頗具質感的低價小筆電,確保在這個市場上擁有一定的發言權。畢竟對於HP來說,NB才是營收的主要來源,現階段將低價小筆電,將mini note視為整體NB產品線之一,謹慎地投入資源但不孤注一擲應該是最適策略,這也是HP不斷強調別把mini note當成低價小筆電的原因。撇開本土市場的考量,2133正面交鋒的對象,與其說是成長中的低價小筆電市場,不如說是既有日系品牌擅長的精緻迷你筆電,用比過去低的價錢,買到一台質感佳,但相對便宜的迷你筆電。


這個策略會不會有調整?第二代的mini note會採用VIA Nano還是Intel Atom?這些則要看往後幾個月低價小筆電的市場變化。對HP來說,mini note已經塑造了一定的口碑,吸引到一群原本就對Eee PC有疑慮的族群,未來發展退可守進可攻,一動不如一靜,推估HP此時此刻應該不至於會有太大的動作。




acer aspire one間諜照(圖片來源:癮科技


宏碁的賽局

前三大品牌中,HP已經出招了,之前保密到家的acer,預計在本周也將會端出菜色來(實況轉播按這裡),成為三大品牌中第二個出手的一線品牌。


對於低價小筆電,acer儘管曾經嘴硬,但不可能沒有想法的。畢竟剛併進來的Packard Bell,去年底就在歐洲推出了由大眾代工的easynote,或多或少從此得到一些啟發,加上Eee PC在歐洲的成績也看在眼裡。Acer之所以態度轉變如此之快之大,固本歐洲市場應該是一個考量之一。


過去在NB市場,宏碁的招數其實並不多,靠的是經濟規模、通路佈局,然後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招數不多,但招招管用。直到這兩年,acer才開始在外型、規格上試圖去做差異化的動作,但相對來說平價實惠仍然是acer給外界的印象。只要能抓出與現有NB不同的區隔,要操作低價小筆電這塊市場,acer的勝算不見得低。


如果我們把NB市場大致區分為固定(取代桌機)與行動(12吋以下)兩塊,低價小筆電,會去侵占的當然是行動這塊。過去12吋NB佔整體市場的比重大約20%,而行動這一塊市場在2006年中以前其實並非acer擅長的領域。這樣一來acer的賽局其實不難盤算,既然對自己的影響有限,當然沒道理不加入賽局。更何況,現在會買低價小筆電的兩個主力,一群是過去很想買第二台NB當作行動用,但因為價錢買不下手的人;另一群是已經有第二台NB,但經濟狀況足以應付第三台電腦的人。這兩群人,同時間都被低價小筆電的低價誘因給勸敗了,而這個族群,卻也正好是acer想要積極開拓的市場。


也因此,低價小筆電對於acer來說,重點不僅在於低價,而是可以順勢打進一塊過去耕耘不深的領域。因此我認為,acer的低價小筆電將會很有看頭,不只是價格,而是acer極有可能順勢將低價小筆電的尺寸往上做大到12吋(不用多,一款就夠了),大舉強攻行動NB這塊市場。這個推論如果成真,預料將會對低價小筆電市場投下一顆重量級震撼彈,加上acer近期開始佈局16吋以上的機種(按這裡),完整的產品線不見得能讓acer拿下NB龍頭,但能確保acer在Top 3的寶座穩坐一段時間。



Dell mini Insprion間諜照(圖片來源:癮科技



戴爾的賽局
相較於HP、acer,在NB三大品牌中,Dell對於低價小筆電的策略其實是最隱晦不明的。這或許是源自於Dell本身在通路策略上的重大調整,在產品策略上的橫向發展(併了Alienware、
推出Inspiron八色NB等等),最近還碰上廣告不實的官司纏身,總總因素相信讓Michael Dell最近有點煩,無心也無力將戰線拉得太複雜。在網路上,我們只能象徵性看到疑似Dell低價小筆電的情境照,其他資料付之闕如。


對Dell來說,此時此刻還有更重要的問題要處理,低價小筆電對Dell來說終究只會是筆電的一個門派而已,通路佈建好了,以Dell的品牌知名度,經濟規模,小筆電也不是什麼門檻很高的產品,很快就可以到位。因此我認為,在Dell的低價小筆電身上,大概找不到什麼驚喜。唯一有機會的,大概就是價錢,要講到物美價廉,Dell才是正宗價格殺手的祖師爺呀。


華碩的賽局


觀察華碩在低價小筆電的賽局,其實是個相當有趣的過程。在華碩在低價小筆電的戰役中,享有先行者的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而且幾乎是唯一先行者(OLPC呢?),在科技產業中,能夠獨享市場半年以上的案例並不多見,而且這還是個成長中的市場。除了眼光好、有點Guts,我也必須佩服華碩的運氣也不錯。


在市場中先行者的任務,要就是保有最高的獲利,退而求其次也要有最高的市占率。但是,在賽局理論中,新的挑戰者不斷出現,要保有高毛利並不容易,只能確保自己的領先地位。在筆電市場中,華碩的全球品牌知名度不如前三大,通路也不如前三大完整。也因此,華碩真正看在眼裡的對手,也就只有前三大。他們的策略,也只能跟著前三大來做調整。


Eee PC
900的出現,被很多人譏為「換湯不換藥」,但這就是因應HP的策略性產品,有不得不為的苦衷。整個低價小筆電市場,已經進入了動態賽局,你出一招,然後我假設你要出什麼招,我先出招來伺候你。ASUS與HP第一回合的交戰,坦白說算是打個平手,各有勝負。但真正的關鍵恐怕會在acer低價小筆電上市後發生。Eee PC今年能不能在市場上拿到過半市占率,acer將會是一個關鍵。


在ASUS的角度,採用「伯朗咖啡」策略絕對是不難想見的,從7、8.9到10吋產品一應俱全,縱深拉長,橫向多產品(Eee家族),建築起穩固的防線絕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acer一舉打向12吋的話,那麼Eee PC會不會有10吋以上的機種,就顯得格外讓人有想像空間。在動態賽局中,策略都是活的,隨時都要調整的。


感覺得出來,Eee PC的策略是跟著iPod走的,華碩當然也希望Eee PC能夠像iPod一樣接近獨大。但在這個過程中,華碩還是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iPod的軟實力。iPod的魅力,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iTunes,因為iTunes,讓iPod顯得不同。在低價小筆電市場中,外型是見仁見智的,當大家都使用相同的規格與OS時,你很難在硬體上建構出一定的優勢。


因此,華碩沒能在先行者的優勢階段繼續深耕Linux作業系統,我認為這是很大的失策,如果說Eee PC撼動了市場,那麼軟實力卻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只可惜,重硬不重軟向來是台灣廠商的通病,華碩也沒能跳出這個思維。當Eee PC選擇跟XP站在一起時,華碩可能已經錯過壟斷市場的機會了。


日系品牌的賽局
在全球NB市場Top 10後段班的日系品牌,對於低價小筆電的竄起,我相信應該是點滴在心頭的。要說mini note,日系品牌很早做,但日本人大概怎麼想也不想到,這個產品竟然有一天會跟「低價」劃上等號。對於日系品牌來說,追求3C產品體積上的輕薄,是有種偏執成分在內。但一分錢一分貨,日系品牌向來就是高貴的代名詞,要把這玩意搞成低價品,日系廠商是放不下這身段的。


Jeremy曾經有機會遇上富士通的設計總監,問了他對Eee PC的看法,他劈頭先說不看好,後面補上一句「低價向來不是富士通的策略」。Sony儘管對Eee PC保持高度關注,但現階段也沒打算跳進來淌這場混水。按照我的推估,目前對於日系品牌的最佳策略,就是把焦點放在MID或是UMPC,將他們擅長的優勢擺在下一個世代的產品,維持自己技術領先與高貴的品牌形象。


坦白說,以日系品牌鮮明的個性,如果真的推出了低價小筆電,坦白說絕對是殺手級武器,想想如果Sony推出了Easy VAIO,我大概毫不考慮馬上買第三台NB。但可惜,這個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現階段不大。





技嘉M912照片(圖片來源:癮科技


Others的賽局
按照acer董事長王振堂的看法,低價小筆電的未來發展,不是相同體積附加更多功能,不然就是相同體積更低價錢。某種程度來說,當英特爾跟微軟能夠持續在低價小筆電市場繼續發揮影響力之際,低價小筆電的競爭,最終還是會走回傳統筆電競爭的路子上。


當大家都採用Wintel時,產品的差異化就越難突顯。最終,要不就是加了更多功能,要不就是殺價錢 。最後比的還是品牌知名度 、經濟規模、通路佈局的資本遊戲,NB大者恆大的效應,最終可能只集中在幾家大廠身上,然後其他品牌分到餓不死 、吃不飽的市占率。


二線品牌在單一市場或許能夠突圍而出(例如微星在台灣),但放大到全球的戰場上,影響力恐怕還是微乎其微,大者恆大的效應還是很殘酷地會繼續在低價小筆電戰場上看到,這也是我認為台灣廠商希望透過低價小筆電打品牌的最佳時機已經過了的主要原因。第一家賣蛋撻,很新奇,第二家,會注意,第三家,看一下。但當市場上有幾十家蛋撻店的時候,講你的蛋撻多好吃,很難再給人家多大的感動,講你的蛋撻多便宜,那更是死路一條。(永遠都會有不要命的比你更便宜)



在本週的Computex,我們即將會看到前所未有數量超多的低價小筆電,當這股跟風已經蔓延到比比皆是的時候,坦白說觀察這個產品的樂趣也就慢慢消失了。我相信照這樣演變下去,約在6個月到一年後,這場賽局將從動態轉為靜態。那也意味著,該是花時間來關注其他產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