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性與功能性,向來是3C設計天平的兩端,想要同時兼顧兩者,消費者通常就得花上更高的代價。從實用的角度來看,超薄的產品通常都意味著較好攜帶,較不佔空間,而且先天上就富有視覺的美感。


 


但產品要做到超薄,廠商要面臨的技術問題可不少,首先就是顯示螢幕要夠薄,機構設計與零組件也必須要隨之縮減,還是強化耐用度、散熱的問題。即便這些問題都能獲得克服,產品薄,結果配上一顆厚重的電池,那完全就像一個看似曲線玲瓏的美女,結果露出一個大肚腩一樣,整個前功盡棄。以目前電池的發展技術來說,其實是跟不上3C功能的需求的。簡單地說,要想在固定電池體積內裝進更多的能量,先天上就隱藏危險性,也因此超薄3C,意味著也需要超薄電池才能完美搭配。


 


好比手機,又要聽MP3,又要照相,又要看影片,還要打電話、GPS、玩Game,這每一項都需要電,手機還想做超薄,但電池的電力就這麼多,最後不是做出低耗能,但價錢貴的超薄手機,不然就是透過大幅度篩減功能而求得一個價格平衡點。但整個來說,超薄的產品在過去鮮少價格便宜的,這也是很多超薄的產品最後出來,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要不就是價格高到離譜,要不就是功能弱到不行。


 


傳統上對於超薄設計投入最多心血的,以日本品牌居多,像數位相機的Casio,就以製造「如衣物般貼身的相機」為宗旨,筆電像是SonyToshibaFujitsu,都以輕薄見長;而這幾年韓系品牌像是三星,也投入不少心力在開發超薄手機上,讓手機厚度朝向紙片機的方向前進;至於Apple,其實它們的產品是以設計精簡著稱,賈伯斯本人更是極簡主義的忠實信仰者,對於設計美感擁有獨特的品味,蘋果的產品,薄當然是特色之一,極簡其實才是超薄背後的設計理念。


 


需不需要購買超薄產品?從設計面來看當然在於個人的風格、品味,從實用面來看就是取決於可攜性或空間。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的日子裡,顯示技術的演進、微型處理器的出現、鋁鎂合金等新材質的運用,都將持續挑戰超薄產品的極限,沒有最薄,只有更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超薄3C買越多,你的荷包只會越來越薄..........


 


底下就來看看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超薄3C產品吧!




 


卡西歐向來以輕薄設計概念做為主軸,餅乾機、卡片機、名片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紙片機


 


 



這個是BenQ所推出的超薄滑鼠,其實看起來已經很薄了對不對?


 



 


沒有更薄,只有更薄,跟這個0.5公分的mogo滑鼠一比,名片鼠只能算大支佬


 



Moto的V3算是近期帶起超薄手機炫風的代表,但真正讓V3開始大紅大紫其實是這款手機價格很快地降到一般人都買得起的區間,只可惜成也V3敗也V3



索愛這款W880i,雖然不是最薄的手機,但不少設計師卻給予高度評價,因為W880i並不以追求極薄為目標,反而在務實的前提下,盡可能縮減厚度,同時間又融合了自家Walkman的特色。透過「薄」來傳達自家的特色




三星在Moto之後,其實狠狠地推出了幾款極薄的直立機,這款是目前排行榜上的冠軍,僅有0.59公分的直立機U108,擁有320萬的照相鏡頭,但是台灣並沒有引進(圖片來源:eNet)


其實在超薄的路上,Nokia的腳步不算快。不過前不久Nokia研究中心與劍橋大學合作的一款概念型手機morph正式亮相。morph採用奈米技術與透明電子元件,可摺疊可彎曲,完全就是很有未來感呀。根據Nokia的說法,七年內這款產品就可以上市了,七年,好像可以發生很多事情了耶.........(morph的展示影片按這裡




要講超薄的顯示技術,當然不能不提OLED,這款Sony已經上市的11吋TV是目前已經上市的機種(但不見得買得到就是),厚度只有0.03公分。今年三星與Sony都可望推出30吋以上的OLED TV,不過11吋的就要20萬日圓,30吋的..........






以上這些都是可撓式顯示器,什麼?不知道撓是什麼?就是可以彎曲啦!顯示器可以彎曲,就可以拿來做電子書,帶在身上捲起來還可以棒打小白,也是一個隱藏在民間的暗器,有潛力擊敗折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