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之前,先講一個小故事。

兩年前,我陪好友前往光華商場,因為朋友想買台相機。我對3C產品並不是什麼都懂,而相機就是其中一項。但朋友總覺得有個「疑似」懂3C的人在身邊,可以給他安全感,於是我就陪著他到宅男聖地走一遭。當時的光華,還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坦白說,環境有點糟。

我們逛著逛著,找到了一家店,朋友開口了:請問你們有XXX嗎?店家的回答來得迅速:你有確定要買嗎?要買我才能確定有沒有。

我們有點傻了,怎麼這個年代,還有人這樣做生意的呀?我朋友接著問:那多少錢?對方還不鬆口:有沒有要買嘛?不買我沒辦法跟你確定呀。

我跟我朋友對看了一眼,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當然二話不說掉頭就走。接著走到另外一家店,價錢就貼在門口,還算漂亮。在當時的環境下我們都逛得不太舒服,想說價錢OK就買了。我朋友直接問裡面的店家:外面貼著價錢沒錯嗎?

這一次,店家連頭都沒抬,用手指往相機的櫃檯指一指,然後繼續聊他的天。我們循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櫃檯上的立牌寫著:老闆外出。原來這一櫃是店中店,跟我們問的人隸屬不同店家,他顯然沒有時間,沒有義務,也沒有意願回答我們的問題。

事已至此,留在這邊也沒有意義了。我朋友後來去了其他賣場購買,價錢貴一點,但至少不會買到一肚子火。而且從此,我朋友再也沒踏進光華商場一步,直到現在。

長久以來,台灣的科技業界從政府、業者到通路,重視的都是硬體思維,坦白說這都是很表象的。被譽為台灣秋葉原的光華新天地,硬體當然沒話說,天花板高了,燈光亮了,走道也寬敞了。但如果你去過日本秋葉原,或是他們大型電器城的話,你會發現除了硬體,裡面創造出來的整體氛圍,乃至於細膩的服務精神,才是讓人願意一去再去的主要原因。沒有清楚認識到這一點,新光華的客群就很難有效地擴大。

對於台灣秋葉原,身為長期關注台灣科技領域發展的我們,其實有著很高的期待。除了希望台灣的科技品牌表現越來越好之外,我也更希望能夠有個名符其實的3C賣場,一個擁有台灣精神的聚落,我想,這才是光華新天地最讓人期待的地方吧。

(備註:我後來去逛了幾次光華新天地,其實服務水準有比之前好,我也很爽快地花了幾千元買了些遊戲回家。希望我的好友,也願意再給新光華一次機會)


後記:

這原本會是一篇刊登在某本即將出版,跟光華新天地有關的一本刊物上面的文章,但最終,它還是被拿下了,據說「有人」覺得這篇文章太敏感了。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麼看都看不出有什麼敏感之處,只能說原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簡單。


跟我邀稿的人,算是我的朋友,而我不願意讓朋友為難,另外給了一篇文章。但我實在很感慨,光華商場的問題,有去過的朋友大概都了然於心,只是顯然「有人」不願意正視,因為很「敏感」。


對我來說,專欄能不能繼續並不是重點,但該講的話我還是一樣會講,也一定要講。至於有沒有人願意聽?有很有很敏感?坦白說,我無能為力,也不在意。


【延伸閱讀】

1.光華數位新天地開幕前導覽(上),按這裡

2.光華數位新天地開幕前導覽(下),按這裡

3.光華數位新天地開幕後速覽,按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