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陸續接到幾個採訪邀約,題目都是聊聊台灣電子書的發展。其中一個電視節目,請來正反陣營,分別就電子書真能取代實體書進行辯論。作為一個3C的愛好者,我理所當然被歸入正方,也就是認為電子書絕對會取代實體書的一方。




 


主辦單位或許是想要營造書籍數位化帶來的衝擊,節目中不斷舉出各式各項的數據,包括電子書的成長速度啊、亞馬遜的電子書籍銷售已經超過紙本書啦、電子書又有多炫多炫啊,彷彿紙本書已經是遠古時代的產品似的。




 


就一個同時擁有電子書與實體書的作家而言,電子書帶來的版稅一直佔我個人收入很小的部分,小到我經常都忘了自己的書也有電子書。我每年大約會花上一萬元左右買書,不算多,但購買電子書的比例也是少得可憐,就一個作家與讀者的身分來看,最起碼在台灣,我實在看不出電子書在這幾年有什麼爆炸性的成長,遑論取代實體書。




 


如果你也曾經試圖購買過電子書,首先你會面臨到跟幾年前一樣,就是書庫還是不多。根據統計,電信三雄在2013年各將擁有5萬本電子書,這數字看來很多,但如果你知道台灣每年的新書大約有3~4萬本,你就會發現台灣的電子書還是太少了。台灣電子書太少,一方面源自於台灣的閱讀市場還是以翻譯書為主,而翻譯書的電子版權洽談不易;另一方面,則是不少大型出版社對於電子書的態度還是曖昧的,生怕電子書侵蝕到實體書的生存,而不願大刀闊斧地投入電子書產業。像我自己的實體書,原價250,網路書店都賣198,電子書卻賣175,這樣的價錢換成我自己,都寧願去買實體書算了。




 


我始終覺得,電子書只是另外一種不同的閱讀型式,它可以讓你很方便攜帶,很方便購買,但終究難以取代實體書。我曾經利用手機看完過一些電子書,其中有幾本更讓我愛不釋手到直接購買實體書保存。我還是喜歡在精采的章節折頁,喜歡觸摸紙張的感覺,喜歡擁有一本書的踏實感。電子書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檔案而已,我很難想像以後如果有讀者見到我,拿出電子書請我簽名,難不成我該傳個簽名檔給他嗎?




 


猜想出版社對於電子書不願放手投入,會不會也是奠基在「電子書取代實體書」的錯誤假設上?特別是目前看到的電子書,都還是停留在轉檔層次而已,反倒是有些電子雜誌已經慢慢摸索出數位閱讀的奧妙,開始有一些有趣的應用出現了。相較於國外,台灣電子書的腳步真的需要再堅決一些。




 


其實,實體書的敵人從來就不是電子書,而是整體閱讀風氣的日趨低迷。如何善用電子書的特性,利用電子書帶來不同的閱讀樂趣,並藉此提升閱讀風氣,才是出版社應該思考的問題。讓不看書的人從愛看電子書開始,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萬一大家都不閱讀,管你電子書還是實體書,都只能一起走向沉淪的命運。



《本文同步發表於PC Home電腦家庭6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