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在客家話是小溪或水渠的意思,三坑據說是因為有「蔗篰坑」、「火劫尾坑」、「鴨母坑」三條水渠流過本地,故名為三坑(覺得自己好有學問)。據說這裡因為緊鄰大漢溪,曾經是非常繁華的地方,甚至有龍潭第一街的美稱。但自從石門水庫完成後,大漢溪水位降低,連帶也讓三坑因為喪失水運之利而逐漸沒落。而這段故事,全刻在三坑老街的介紹上。
用不傷人的說法,你可說三坑很有古早味,但我覺得三坑比起百年年豈止是沒落,簡直就是繁華凋零,沒落得緊。短短一段百年歷史的大街,眼中盡是蒼老。聽朋友說這裡的假日比較熱鬧,星期一來此,住商合一的店家幾乎都沒營業,只有一群群人聚在一起下棋,夾雜著從北部下來騎單車的民眾。有些地方因為單車熱而改建了,但更多的建築並沒有很大的改變。這樣的故事,在台灣很多角落都上演著。
但很妙的地方在於:或許正是因為沒有過度商業化,三坑老街上的歷史痕跡也就格外明顯,騎單車在這裡,旁邊就是筊白筍的田地,老街上的永福宮雖然外牆斑駁,卻透露出濃厚的懷舊感,連一般城市常見的便利商店,在這裡都化身為柑仔店,雖有一股陳舊的氣味,但你知道這叫做歷史。
相較於鶯歌,我其實更喜歡三坑,因為真的有遠離城市的感覺,如果想要騎單車,這裡的環境很幽靜,單車出租也很方便,或許單車熱也是三坑這裡冀盼的機會。我靜靜走在老街上,彷彿時間也慢了下來.......(但耳邊又傳來領隊催促的聲音)
這裡是三坑老街的指示牌,很新的指示牌
不過往裡面走處處可見類似的建築,三坑這裡應該也是客家聚落
三坑老街的簡單介紹
三坑老街很短,可能只有300公尺而已,但這可是當年龍潭第一街呀
走進這家柑仔店,裡面洋溢著一股陳舊的氣息,但親切的老闆娘讓我們很快習慣了這味道
接下來看老街上的黑白洗,短短24個字,訴說著三坑人的智慧與期望
這就是黑白洗,真的什麼都能洗的樣子
請一位弟弟幫我示範什麼叫做黑白洗,但他不是很甘願的樣子
這是永福宮,也是三坑的信仰所在,很有歷史感的建築
我問了人,聽說這是筊白筍的幼苗
看來自行車商機,或許有機會為三坑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坑的自行車道就是這樣,騎在深山裡面
同場加映鶯歌陶瓷展覽館
裡面有點像是陶瓷大賣場,什麼都有
這一次沒在老街停留
陶瓷博物館緊鄰著自行車道,然後就直接通往三坑了
星期一的下午,陸陸續續有不少人進來
這是我們第一天住的地方:印象清水民宿
最大的特色就是這種球體的小木屋,裡面只有一張雙人床
嗯!裡面沒有冷氣喔
聽說不少單車族會來住這裡
第一天的行程大致上就是這樣了!明天再繼續我們的旅程,加油!
下一篇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