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底下文字,其實是我幫PC Home雜誌寫的專欄,原標題是:超連結的閱讀,是我對於數位閱讀的期待。我始終覺得,拿實體書轉檔成電子書,恐怕是小看了電子書的威力了!



本文:

科技產業每年會有一個明星產品,如果沒看錯,明年的科技明星,應該叫做電子書!而且對台灣的愛書人來說,電子書不再只是眼巴巴望著亞馬遜
Kingle,明年初不僅有機會看到台灣業者所開發出來的電子書閱讀器,現在就已經可以用手機下載電子書了。


事實上,對於電子書的想像,現階段很大部分是來自於亞馬遜的Kindle。其中有幾個論點是我認為很有趣的,包括單一功能的產品(閱讀器)會被整合性產品(手機)所取代,甚至把閱讀器拿來跟MP3播放器相同,認為這項產品最終還是曇花一現,不容易獲得主流大眾的青睞,我個人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手機的確能夠整合很多單一功能的產品,但我不認為電子書能夠完全被整合進手機,原因在於手機螢幕太小。手機上的很多應用,應付零碎時間的需求或許可行,但不適合當作長時間閱讀的載具。某些短文類的小品、緊湊的單篇文章在手機上閱讀或許是OK的,但絕對不是所有的讀物內容都適合放在手機上閱讀,而這正是電子書閱讀器的市場空間所在。


再來,拿MP3隨身聽跟電子書閱讀器相比,會有一點失真。音樂聆聽的模式,不管是卡帶、CDMP3,本質上你聆聽的都是某種音樂格式,哪一種載具應用最方便就可以獲得青睞;但閱讀行為卻是相當個人化的,每個人喜歡看的書種類不相同,看書的目的不相同,看書的時間不相同,看書的模式更是大不相同。以目前電子書在輕薄體積、內容可擴充的優勢來說,的確有可能吸引一群有需求的族群,或許不大,但小而美。


很多人都說電子書的障礙,在於內容。這話對一半!沒有內容的閱讀器,等於沒有靈魂。但大家對於內容的想像,僅在於轉檔的層次,也就是將現有實體書轉成數位檔案放到閱讀器上,我認為未免失之狹隘。很多書籍是根據實體出版的需要而誕生的,不管是圖文、編排,就是只適合在實體書上觀看,硬把這些內容轉為數位,坦白說有點不倫不類!


我心目中真正期待的,其實在於全新電子閱讀模式。很多人都說,在網路發達的年代,很多人都不買書了,因為網路上充斥著很多免費的內容。這話也對一半!網路上免費的內容很多,但你必須找得到才行,往往當我們對某些特定議題有需求的時候,搜尋引擎並無法提供給我們正確的答案;更何況不少名家的新作品並不會發表在網路上,這是實體出版目前的價值。


但如果有一種閱讀方式,是可以結合實體虛擬互相參照的,我認為那才是全新的數位閱讀。舉例來說,講網路行銷的書,可以提供案例的延伸閱讀;一本談旅行的書,可以馬上對照Google Maps;一本歷史傳記可以連結到歷史人物的背景資料。一本書,結合了作者的觀點以及外部網路的資源,這種「超連結」的內容與閱讀方式,或許才是電子書未來的機會。


也因此,真正的電子書商機,或許不會這麼快到來,但希望會讓出版業者重新思考,在數位時代中該創造什麼樣的內容,用什麼形式放到數位載具,如何與網路結合,才有機會吸引讀者願意買單。也因此,我個人對於電子書閱讀器雖不敢樂觀,但有期待。


後記:

除了超連結閱讀之外,作為一個讀者,對於電子書的內容,我還有兩個期待!

1.強化搜尋能力:
很多人讀書應該跟我一樣,一本書讀完之後,幾個月後忽然想起想要找到這本書某段章節的某句話,如果你記性不錯又運氣好的話,你可以很快找到;但有時候就是非得翻老半天,如果電子書能夠強化搜尋功能的話,對我來說會提供很實用的功能,我甚至不介意因此再買一本電子書。


2.彈性的定價方式:
正如我前文所說,電子書現階段的定價,很大部分是被實體書所牽制。我始終認為電子書的定價,應該可以更有彈性。就好像幾年前你買一張音樂專輯,如果不幸整張專輯只有主打歌能聽,恭喜你花了300多元買了一張地雷。但iTunes改變了音樂下載的單位,不以專輯計,而以單曲計。這種計價模式,會賦予使用者更高的選擇權,也會讓創作者努力更全面,不會只花大部分資源在少數歌曲上。


當然我所說的,並非只是把書用章節拆開來賣而已。舉例來說,我想要寫小說,我先試寫第一章節,放到電子書下載平台上,只賣10元,如果反應不錯,我接著寫第二章節,然後第三章節,定價可以隨著人氣來調整。我相信對很多人來說,花一點點錢來鼓勵作者,應該不是很高的門檻。


對於實體出版社來說,這樣的模式也可以用來試水溫,很多書稿可以先丟到電子書下載平台上測試,當買氣到達一定水準時,就有了實體出版的價值。我始終覺得,書的購買門檻實在不高,人們只是擔心買到地雷而已。從這幾年的觀察來看,很多從網路竄起的作家,作品即使在網路上發表過了,到了實體出版後買氣一樣很高。


這種彈性定價,也可以用在很多方面。舉例來說,我已經買了實體書,因為攜帶、搜尋等等的需要,我想加買電子書的時候,定價可以更便宜;又比如說我出了《噗浪玩出大生意》,我現在有一些補充的看法,不足以寫成一本實體書,我也可以直接放到電子書平台上供人下載,這就有機會為創作者帶來長尾價值。


講來講去,我其實只有一句話:大家對於電子書的想像可以再天馬行空一點,只有把電子書當作主體來看的時候,數位閱讀的時代才有機會真正來臨。至於很多人再討論的技術、標準等等門檻,我反而認為問題不大,因為這都是生意層面的問題。歷史告訴我們,如果這門生意是可行的,平台會統一,技術也不會是門檻。


電子書成功與否,內容絕對是最大的問題。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不是從實體書去找,從「電子」下手應該才會是正確的方向。


【延伸閱讀】
1.我看電子書(上),按這裡
2.我看電子書(下),按這裡
3.中華電信Hami書城,按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