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覺得,台灣的媒體在虛實之間,一直存在一個有趣的鴻溝。實體世界經營有成的媒體,低估網路帶來的長期效應,過分相信自己在實體世界的影響力,而忽略深刻了解網路上的脈動,當它們進入網路世界時,通常都會栽了個大跟斗;但虛擬世界小有知名度的人,卻也犯了一樣的錯誤,高估自己在網路上的人氣,卻沒有了解實體世界的運作規則,所以當虛擬品牌反攻實體世界的時候(出書、開節目等等),同樣效果也不如預期。說穿了,不管實體或虛擬世界,兩邊人才沒有充分交流,我認為是虛實始終無法整合出成功案例的原因之一。


壹傳媒倒是很少數,我認為很值得期待的實體媒體。幾年前壹傳媒帶了幾把刀(幾十億現金)殺進台灣媒體,沒幾年的時間就透過在壹週刊、蘋果日報兩份媒體中,都殺出一片天空。但即使是如此,壹傳媒並沒有過分迷信自己在平面媒體的影響力,一直很積極在其他領域尋找未來的出路。壹傳媒進軍電視圈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了;至於在網路、智慧型手機中,也都可以看到壹傳媒著力甚深的身影。


壹傳媒在前幾天在一場焦點對談中,公佈了一項新服務:蘋果動新聞。沒有意外的話,這項服務預計下週一(11/16日)就會正式推出了。


什麼是動新聞?簡單說,就是蘋果日報的影音新聞。使用者可以透過兩種方式閱覽:直接上壹蘋果的網站,或是利用手機掃描蘋果日報上的QR-Code,就能利用手機直接觀看動新聞。


事實上,動新聞本身,說穿了並沒有那麼特別!但如果仔細看動新聞的策略,你會發現壹傳媒對於虛實整合這件事實在是不遺餘力。這一篇我們不談動新聞怎麼用,我們從三個層面,來談談我眼中的動新聞。


◎為什麼使用QR-Code

當天的體驗中,主辦單位特別請我們帶了可以上網的智慧型手機。到會場之後,主辦單位請我們先透過簡訊下載QR-Code軟體,這個程序只要做一次,未來就可以透過手機相機,掃描報紙上的QR-Code來瀏覽新聞。


在場的專家都質疑,為何要選擇QR-Code這項在台灣起不來的技術?壹傳媒總經理Simon給了一個答案:為了要讓買報紙的讀者從實體轉到網路,這是我們目前想得到最可行的方式。


按照壹傳媒的想法,蘋果日報每天發行50萬份,每份平均傳閱四人,所以等於每天有200萬人看過實體的蘋果日報。這200萬人的眼球是蘋果日報目前擁有的資產,如果能夠將這200萬人,導引到蘋果的新服務,比例不用多,1%就好,那也有2萬人。對一個新服務來說,每天有1萬人使用就是很可觀的數字了。也因此,壹傳媒即便明知道QR-Code台灣非常少人使用,明知道市面上的手機有太多款式,要讓多數手機使用QR-Code本身就是一件艱鉅的工程,明知道眾人皆曰不可,但還是只能硬著頭皮「雖千萬人吾往矣」。因為從報紙到網路之間,他們目前沒有更好的橋樑。


Simon
最後補了一句:如果QR-Code我們做不起來,那台灣大概也沒有人能做起來了!因為覺得QR-Code的樣子很醜,壹傳媒甚至在想要把條碼改成美女圖,未來是直接用手機掃描美女圖,就可以直接進入動新聞(技術上已經做得到了,要不要做而已,但這個點子實在很妙)


壹傳媒能夠成功嗎?我認為很難!這幾年的觀察,我越來越覺得會花錢買報紙,與每天在網路上看免費新聞的人,是兩個很不同的族群,交集很少。期待透過報紙的QR-Code把眼球導引到網路上,會面臨三個障礙:看完文字報導後,我還需要看影音新聞嗎?會買報紙的人,有多少比重會使用行動上網的?就算想要使用,QR-Code還是一個相當不容易使用的方式(手機支援是一個問題,手機上的相機有沒有支援近拍,更是能不能掃成功的另一個關鍵)


這三個問題,我怎麼看都覺得問題很大。但比較讓我眼睛一亮的,反而是壹傳媒在嘗試搭建實體轉虛擬橋樑的這份努力,在台灣媒體中,印象中我還沒有看過哪一個媒體,都已經擁有這麼強悍的品牌力,還這麼執著要由實轉虛的!想想看,目前動新聞的QR-Code已經支援超過60款手機,涵蓋SymbianWindows MobileBlackberryiPhoneJ 2M EAndroid等平台,光是這份努力,就值得拍手。


也因此,既然頭都洗下去了,我還是蠻期待看看壹傳媒的嘗試會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有時候先衝衝看,也大過什麼都不做,先大膽假設,再從錯誤中學習一些經驗。更何況,QR-Code這條橋不通,我相信以壹傳媒的執著還是找得出別的路子。只不過如果失敗了,那麼大概也可以正式宣布把QR-Code送進太平間了。


◎為什麼要收費?

如果你體驗過動新聞,你會發現每則新聞要點閱需要一個蘋果點,很多人都在嚷嚷誰會要看付費的影音新聞。(據說初期蘋果點可以用很多方式免費取得)但如果你這麼想,就把黎老闆想小了。


首先,動新聞是壹傳媒由實轉虛的嘗試,利用QR-Code想要吸引的是會買報紙的人,讓他們多付一點錢來提高報紙發行收入。簡單撥一下算盤:每天在報紙上提供30條動新聞,每則新聞2萬人付費看,一則新聞收0.5元,一天就是多出30萬的收入,一年365天那就是多出一億一千萬。這筆錢小嗎?當然不算小,這是黎老闆精明的一面。


想想看,報紙本來就是負定價的產品,賣一份賠一份,如果這個模式能成功的話,無形之中就有機會帶入上億元的營收,Why not?當然要試試看!但如果只是把付費看到這一個層面,坦白說還是把黎老闆想小了。


動新聞是要用蘋果點去支付的,一點蘋果點大約合台幣0.5元,非常便宜,據說初期消費者可以用很多方式去拿這個蘋果點。如果我們看開心農場的案例,這中間就有很多名堂了,填問券拿蘋果點,看廣告拿蘋果點,喝飲料也有蘋果點,這裡的每一件事,都是廣告,都有收入的可能性。


但蘋果點的真正目的,在於蘋果希望能夠營造的Micropayment(小額付款)的環境。按照壹傳媒的看法,這個領域還沒有真正贏家,電信業者或許是,但電信業者對壹傳媒來說「要價太高」。一則影音新聞壹傳媒只要收0.5元,但下載要付電信業者3元,既然如此,我就直接繞過電信業者,自己創造付費環境。這一點跟蘋果(另一個蘋果)的app Store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可以先免費,然後提供你付費,但便宜的內容。因為裡面的付費實在太便宜了(黎老闆心目中的甜蜜點其實是0.4元,但因為很難找零才變成0.5元),從免費到付費的門檻也太低了,當你習慣付費買蘋果點,付費環境就大功告成了。


甚至壹傳媒進一步想到,未來在微網誌、部落格發達的年代,公民記者或許會成為重要的新聞來源,小額付費系統可以用來當做支付公民記者稿酬的方式,直接用系統處理小額付費,免去你來我往文件往返的處理人力,我必須要說這實在想得很深遠呀!


這會不會實現?很難講!但方向大致是正確的。而且這個領域還沒有真正霸主出現。換個角度看,一手是上百萬的讀者,另一手是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廣告客戶的壹傳媒,真的也是小額付費平台的最佳人選。而且相信我,如果蘋果日報現在還能讓幾十萬人每天掏出15元,動新聞也有本事製作出很多內容,讓你心甘情願掏出這0.5元來的。


◎從圖像到影像之路

按照Simon的說法,壹傳媒賣你的,不僅僅是內容,而是「讓你Punch的感覺」!事實上也是,很多時候看到蘋果日報的頭版,我都有被揍一拳的驚嚇感!


那麼動新聞呢?我在會場用一個方式形容:蘋果日報版的藍色蜘蛛網,這擺明就是以真實新聞為素材的社會劇!有個被害人被砍68刀,在蘋果日報上你只會看到幾個模擬圖;但在動新聞上,你會看到兇手拿著一把刀,朝著被害人猛砍猛砍。原本的示意圖,一下子變成動畫了,Punch的感覺,一下子高升好幾倍。


先不談其他的,我首先會想到:這還是新聞嗎?以前看到平面的示意圖,你會知道這就是示意圖而已,當你看到動畫,看到一把開山刀從左、從右,上上下下刺進一個人的身體,然後搭配一些真實的畫面(犯人押解、被害人親人痛哭失聲等畫面)。這種將我們不知道的部分用動畫呈現,還能算新聞嗎?


但只要想遠一點,只要知道壹傳媒真正的企圖心,還是在電視這個平台就不難理解了。動新聞本質上,就是在為未來的壹傳媒電視台操兵而已。黎老闆說過,要進電視圈,他一定會打破現有的生態環境,改變遊戲規則。這條從圖像到影像之路,其實也只不過就是為了未來電視台做準備而已。


Simon
不斷向我們強調,社會新聞只會是其中一環而已,裡面還有很多溫馨、實用的新聞。據說這些製作精緻的動畫新聞,從構想到成品,僅需2小時而已(不知道用多少人力做出來就是了),我不禁開始聯想起就像皮克斯那群動畫師,在故事版前構思一則新聞呈現的模樣。因為我必須說,這些動畫真的很精緻,而且有些劇情還蠻好笑的。


這種用影像來詮釋新聞的手法,勢必會引起一些爭議性,但坦白說蠻特別的,而且壹傳媒也從來不怕爭議。只不過這些新聞是不是該分級,或是提供更多的影音延伸閱讀,
我覺得可能是要思考的方向。


長期來說,我實在很難講動新聞對於市場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因為裡面很多思维,都跟我們所熟悉的不一樣。但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壹傳媒在於媒介轉換的另類考量,還有那份執著與投入。就算這個局沒成功,我看還是會被他們闖出新的出口。所以我真正的感覺其實也很簡單:


不管是美國的蘋果,還是香港的蘋果,都是一樣的狠角色呀!


【延伸閱讀】
1.鄭蛋蛋:充滿震撼的有影片有真相,按這裡
2.電腦王阿達:蘋果動新聞即將在各平台啟動,按這裡


這兩篇高手的文章,對於動新聞的使用比較多的描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