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著兩年的環島,過了桃園往南走,最常看到的兩個場景,一是廟宇,二是農田。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廟宇一直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居民的精神寄託,很多小鄉鎮熱鬧的地方也都在廟宇附近。不過今年的環島行程安排有些不同,五天的行程中只停留了三個廟宇,其中有兩個還是今天停留的。在小鄉鎮中,有廟宇的地方多少還能感覺到一點點熱鬧的氣氛。(最起碼會有便利商店)


倒是農田,在這兩年的環島前半段中,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坐在保母車上,騎在單車上,70%的景觀都是綠油油的農田。有時候看著看著,不免覺得單調。農民們都很忙,我們經過的時候很少抬頭看我們一眼,我們頂著烈日騎車,他們頂著烈日進行農事,只不過農田只是我們人生的一段體驗而已,但卻是他們的人生寫照。有時候經過一大片農田,安靜得可怕,農民們守著自己那塊一畝三分地,安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廟宇再熱鬧,還是抵不過城市生活的繁華,農田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在中南部常見的景觀,對於都市長大、生活的我,剛開始會覺得不習慣。不過換個角度看,有時候遠離城市,也自然有一種不一樣的美感。像我現在邊打稿子,出去晃晃就是蟲鳴聲陪伴,抬頭看天上還有不少的星星,鼻子聞到的是草地的味道(嗯!其實還有雞鴨大便的味道)。


這應該才是,這塊土地上最原始的味道吧!




【延伸閱讀】

1.
官方網站:按這裡
2.
明日行程預告:按這裡




一望無際的農田,將是此行最常經過的景點




其實經過農田,最常聞到的是水肥的味道





中南部務農的人口還是相當多呀




偶爾會在農田裡發現人影,會很想大聲幫他們加油





這是西螺大橋,從台中跨過來之後,就算進入濁水溪以南了




西螺大橋很窄,只有兩線道而已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可以西螺大橋只有兩線道,沒辦法停下來好好拍





到了西螺市區以後,有個商家把一些農具做成展示館




裡面放的東西,絕大多數我都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用途





這應該是某種犁田的工具,但因為犁田對騎車不宜,所以我離這些工具很遠很遠






據說有位女隊員問說:這浴缸要怎麼泡澡呀?我想她一定沒看到水肥桶三個字




我也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用,但是看起來很威呀





除了認出腳踏車,其他的東西一概不知道





石磨我大概知道用途




這應該又是一系列犁田的工具,我還是離遠一點的好





其實牛車在鄉間偶爾還是會看見





斗篷應該是以前的雨衣吧






然後到了西螺市區的福興宮,裡面供奉的是西螺媽祖




然後到了新港,這是新港媽祖




據說這裡是每年大甲媽祖繞境的最後一站





新港市區這裡也變得像是觀光區一樣





下午到了朴子溪自行車道,入口就是台糖蔗埕文化園區,裡面有很多小火車





入口處展示兩個火車頭





然後真的有鐵道觀光小火車





上面還坐了不少人




這裡之前應該跟產糖、運糖有點關係吧





一個園區裡面有平交道,算是蠻妙的




過了溪口大橋,我們也就到了今天住宿的地方了


下一篇按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傑洛米 的頭像
    傑洛米

    傑洛米在流浪

    傑洛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